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自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以来,聚焦“五个到位”建设标准,扎实推进“组织领航、政治定航、思想启航、制度护航、发展远航”行动计划,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为主线,聚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形成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促共融的生动局面。
实施“组织领航”计划,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强化政治建设,在理论武装上下足“紧”功夫。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25年上半年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3期,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强化制度建设,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足“细”功夫。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涉及学院办学方向、人才引进等与师生关系密切的事项都通过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强化责任落实,在加强改进作风上下足“严”功夫。按照学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等,系统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按照党建关键目标、发展关键指标、学院重点工作任务,把党建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学院党委获批学校“双强党委”、“双强示范党委”、“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软件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高校“五星级党支部”;物联网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实施“政治定航”计划,确保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发挥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严格阵地管理,执行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所属新媒体、新闻报道“三审三校”制度,更新及时、自查备案准确。积极打造“领航大讲堂”学习交流平台,立足红色资源,培育精品党课课程。严格把好五关:严把发展方向关,制定学科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严把人才选用关,成立人才引进工作专班,全面把好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关。2024年招聘博士8人,完成专技岗招聘工作,入职1人。严把政治审查关,定期开展教材自查和课堂督导,全面落实教材选用、课堂教学等政治审查工作。严把网络安全关,配备网络安全管理员和信息舆情员。严把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关。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师风典型,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学院获批校“文明院系” 、校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网站获评校“优秀二级网站”。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获批“文明系部” 表彰,软件211团支部入选安徽省高校联通杯“活力团支部”最具好作风TOP10榜单、计算机协会荣登“活力社团”TOP100榜单。计算机协会指导教师创新团队获得2024年度教职工十佳志愿服务团队。
实施“思想启航”计划,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对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有品牌有亮度”、基层组织建设“有品牌有精度”的特色工作机制,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掘学科特色。结合“面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凝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等方向的课程,打造一批专业金课,有效激发学院师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2024年获第三届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一等奖。邀请行业内杰出校友向学生分享行业一线动态,解读计算机类专业发展方向,充分扩展了思政第二课堂。教师党支部与湾沚区校地开展“大学小镇”党建共建,将理论学习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党员教育同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大思政课,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E”路同行,特色育人品牌。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50%,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95%以上。教师党支部实施学习、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强学院“双创”中心功能型党支部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为新生配备学生党员作为“学长导员”,在大学起步阶段发挥“启航”作用;为班级配备“本导”、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导航”作用。学生党支部围绕“计算机+”形成学院特色志愿品牌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获得2024年“镜头中的三下乡”征集展示活动二等奖,被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安徽新闻网等转载,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水平思政队伍。坚持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锻造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推动力,形成以理论学习夯基、以实践学习浸润、以警示案例为鉴、以先进典型赋能、紧抓检视对照自查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坚实可靠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队伍。截至目前,学校《三全六专》工作简报收录典型案例12篇,学院获得2025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1人获评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青年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校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2人获评校级“最美辅导员”,1人获评“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获“征兵先进个人”。
实施“制度护航”计划,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对标对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彰显。统筹推进党建“双创”、“1+3”党建共建项目建设,项目验收获评1个优秀和2个良好等次。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巩固“同专业师生党支部共建”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成果,扎实推进“三筑牢三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法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在活动中打造“一支部一亮点”,塑造了“党员一帮一”“党员亮身份”“党员进晚自习”等多个支部党建品牌。2024年开展“过七一生日,读经典原著”和“党课开讲啦”活动;2025年开展“E路同行 年少有为”系列学生社区微党课比赛活动。近几年,学院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次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已顺利完成验收,新增校级党建品牌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
凝心铸魂,党员教育发展工作规范有序。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探索实施发展对象答辩以及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榜样先锋 1+1结对帮扶”行动,将学生在社区的表现情况纳入党员发展考察内容,实施党员档案“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精细化”“五化”管理模式 ,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近两年,发展3名年轻博士教师入党、1名年轻博士教师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创先争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显著。学院师生党员冲锋在前,勇担重任,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教坛新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 “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铜奖、安徽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等、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青年创业榜单”,在师生群体中形成正向激励和号召。学院领导、支部书记在校“书记论坛”上作典型交流发言5次。党支部书记严楠分别在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省属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开展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为主题作交流发言,分享经验做法和成效。
实施“发展远航”计划,确保改革发展到位
聚焦“一融双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持续提高。软件工程学科在2024年中国软科排名第93,入选B+级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55,入选A级专业。两个专业均在安徽省非985/211高校中排名第一。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件工程学科排名跃升至第31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创历史最高排名纪录。积极支持“系统科学”博士授权点的申报,投稿论文9篇。主动服务地方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服务支撑“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不断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入推动区域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近三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省教育厅项目8项。公开发表SCI,EI收录论文55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纵横向到账经费累计约2260万元。
打造学院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品牌。形成以学生自主、导师指导、主动实践、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师生科创团队。近年来,学生多次在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年均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表彰400余人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于全校前列,本科生考研升学率持续上升。2025届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其中29名应届毕业生中,7人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录取资格,博士录取率高达24%,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坚持以高标准党建带群建,推动群团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分工会先后获批安徽省示范性“阳光家园”、校先进“职工小家”、校先进分工会。2025年校运动会中取得教职工组团体第5名,打破女子100m、200m校纪录。团学工作中获得“安徽省高校联通杯“活力团支部”最具好作风TOP10”、“学雷锋十佳志愿服务团队”、五星级社团等表彰。教师获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学生荣获全国智能车国赛一等奖4项、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1项、安徽省男子自选剑术冠军、安徽省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文:魏晓飞;图: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编辑:周芳婷;预审:孙德茹;审核:李烨)